摘要:1.2國際標準GPS體系的提出 1996年之前,在國際標準化組織中,上述領域 的標準化工作分屬于3個不同的技術委員會,即《尺 寸的極限與配合》屬ISOTC3;《幾何公差與尺寸公 差》表示法屬ISOTC10/SC5;《表面特征及其計量》 屬ISOTC57. 由于同屬產品幾何特征領域的
1.2國際標準GPS體系的提出
1996年之前,在國際標準化組織中,上述領域
的標準化工作分屬于3個不同的技術委員會,即《尺
寸的極限與配合》屬ISOTC3;《幾何公差與尺寸公
差》表示法屬ISOTC10/SC5;《表面特征及其計量》
屬ISOTC57.
由于同屬產品幾何特征領域的尺寸、形狀和位
置、表面結構(表面粗糙度,表面波紋度和表面缺
陷),均有各自的標準體系,隨著各TC標準化工作
的不斷深人開展,它們之間的工作重復,項目空塊,
術語與定義的不協調、不完整等問題都到了必須解決
的地步。
1996年ISO將上述3個TC及SC合并成一個技
術委員會ISOTC213,從事產品幾何特征國際標準的
規劃、指導和制訂、修訂工作。
ISOTC213對上述3個領域的國際標準化工作提
出了總體規劃,即ISO指導性文件ISO/TR14636
1995(產品幾何(特征)技術規范( GPS)總體規
劃》(Masterplan)。文件提出了有關產品幾何特征標
準的“矩陣模型”,建立了上述3個領域的一套統一
而較完整的標準體系,見圖3.3-2。它覆蓋了從微觀




到宏觀的產品幾何特征,形成了集設計、制造、檢
驗、認證為一體的新的國際標準體系。
ISOTC213于1999年發布了綜合標準ISO14660. 1
和ISO14660.2,統一了上述領域的基本術語和定義。
幾何公差—形狀、方向、位置和跳動公差(以下
簡稱幾何公差)系列的術語與定義均與該綜合標準
一致。
(責任編輯:laugh521521)
上一篇:零件的幾何特性
下一篇:幾何公差標準及對應的ISO標準
文章分享: |
|